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Chapter 25 画展 (第4/5页)
口磨了鞋底的水渍三次,平时你会直接走进来。你把票根放进抽屉,又拿出来放在台面上。你在想掩饰,又想被我看见。” 宋佳瑜被这几句钉在原地。她忽然想起那几秒钟的机械动作:围巾、门垫、抽屉、票根——那些本来不起眼的小事,在乔然的眼里变成了一连串足以复盘的动线。她无法反驳,因为那些动作确实真实。她也无法承认,因为承认意味着她要承认内心的复杂。 “你看得太细了。”她说,这次她的反击软弱。 “那你告诉我,”乔然把手摊开,掌心只有一张薄薄的纸,“你想让我看见什么?” 宋佳瑜沉默。她的沉默不是无言以对,而是知道任何一个答案都会让某种关系破裂。她可以说“我想让你知道我去过”;也可以说“我想让你知道我拒绝了她”;还可以说“我不想你误解”。但这些都是把刀锋换了个方向的说法,本质上都承认了那张票根不只是票根。 “你不必说。”乔然替她把这句说出来,仿佛也在替她把承认按住,“我已经得到答案了。” 她把票根又放回玄关,动作很轻,像在放一条逃走的小鱼。她转过身,表情没有裂开,但目光里的光明显地收了一寸:“你要知道,我不是不知道她在做什么。” 宋佳瑜抬起头。 “她在把‘在场’变成一种策略。”乔然说,“她不急着往前,她只是用一千种克制的细节把你包住——提醒、解释、注视、记忆你的偏好、说你二十岁的画……她把每一个细节都织成网,让你觉得她只是‘看见’你,可‘看见’本身就是一种逼近。你以为你在拒绝,其实你在配合。” 这段话说出来时,客厅的空气变得更薄。宋佳瑜抓住了“配合”两个字,心口像被划了一道很细的口子。她想辩解,想说自己在美术馆里说了“请你自重”,在纪念品店门口说了“以后也不”,可那些措辞一旦被拿到这盏灯下,会显得苍白,不是因为它们不真实,而是因为它们太真实,以至于像一份“你看,我尽到努力了”的凭证。 “你觉得我在享受被看见?”她问。她必须问。这是她给自己留下的最后一条退路,至少让这件事回到自我审视而不是被判决。 乔然没有马上答。她向前一步,又向后退了半步。她抬手,像要去触碰宋佳瑜的脸,却在距离皮肤还有一指的地方停下。她的手在空中逗留了一秒,五根手指慢慢收回去,落在身侧。她的声音压得很低:“你在挣扎。挣扎会制造缝隙。那个人很擅长在缝隙里工作。” 这一次,宋佳瑜的反应不是反驳,而是愤怒。那种愤怒不是对乔然,而是对被看穿。她向后退了半步,呼吸明显重了一下:“你可以分析我的每一个动作,可以把它们统计成表格。但你不能把我变成你的结论。乔然,我不是一个案件。我也是一个人。” “我当然知道你是一个人。”乔然的声音也升高了一点,这是她整段对话里第一次让情绪浮出水面,“所以我才他妈的害怕。” 这个“他妈的”落地时,两人同时怔住。乔然很少说粗话。她说完就闭了一下眼,像是为自己的失控感到恼火。她重新睁开眼睛的时候,目光里只有一种近乎决绝的诚实:“我害怕,有一天你会告诉我,你没有做对不起我的事,可你已经不再爱我了。” 这句话像一把钝刀,缓慢地往身体里面推进。它不流血,却让人疼得无处躲。 “我还爱你。”宋佳瑜说。这一次,她没有迟疑,“我还爱你。这一点没有变。” “那就请你,不要给她任何可以自我安慰的缝隙。”乔然说,“不要让她在你身上练习她的‘在场’。不要让她知道你看见她的每一个‘克制’,并且被打动。” “我没有被打动。”宋佳瑜的回答快速而用力,仿佛只有否认能让她在这场争执里不至于被推翻,“我在守边界。” “那你就把那张票根扔掉。”乔然忽然说。 客厅再次安静。空气像一杯被放凉的水,透明,却让人不想喝。 宋佳瑜的目光慢慢地挪到玄关。那张纸安静地躺在那里,仿佛刚被雨水打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