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Chapter 25 画展 (第2/5页)
没有“请允许”,也没有“如果可以”,只有一个既定的观察者位置。 宋佳瑜收住了被挑动的呼吸,像把要翻起来的一角硬生生按回去。她顺着动线往前走,脚步比刚才快了一点。玻璃展示柜里陈列着画家的信札和速写,纸张因年代久远而发黄,折痕像一条条浅浅的沟。她停了一会儿,看了一封信里那句简短的句子:“我需要你在场,让我不至于坠落。” 她忽然觉得不舒服。不是来自画面,而是来自被对着说话的感觉。她侧身想避,身旁的气息也跟着移动了一步,紧贴着跟上来,却不至于碰到。那种控制得刚好不过界的贴近,比真正的触碰更让人紧绷,它把主动权放在她手里,可同时又像是用看不见的线把她拴住:你转,我也转;你停,我也停;你不看我,我也在你的边缘,等你不得不看我。 她驻足,转过身,声音放低,也放冷:“陈知,我们需要把距离再拉开一点。你的话和你的站位,都超过了普通朋友。” 陈知看着她,不急着答。灯光从她发髻的弧面滚过去,留下一圈很浅的亮。她没有立即退,反而先把目光垂了一点,像是在看宋佳瑜握画册的手:“对不起,我应该更克制。” 她终于退了一步。那一步很小,像把一粒沙从鞋里抖出去,姿态上是礼貌的,内里却没有真正的撤退感。她的视线仍旧在,力道也在,只是换了一个角度,从直视,变成斜看。 “谢谢。”宋佳瑜说。她故意往别的展墙走,绕了一个更大的弧。人少,空气很空,她的脚步声被地面完整地接住,像一串被按住节拍的音符。 第三间展厅空阔,墙上只悬一幅大尺幅的作品。人物从画面里前倾,线像锋利的藤蔓缠在四肢之间。她站在画前,忽然听见身侧传来极轻的一声:“小心。” 是陈知。她伸出手,在不碰到她的前提下,隔着半拳的距离拦了拦。宋佳瑜低头,盲区里有一枚从地脚线突出的螺丝,她若再往前半步,鞋底会被磕一下。她“嗯”了一声,后退,“谢谢。” “我不想让你受伤。”陈知说。她的声音是那种压得很低的温度,像把一团火包在布里。她不问“我可以吗”,不说“我想靠近你”,她只是不断地把在场具体化,拦、递、提醒、抚平那些她认为会划伤宋佳瑜的倒刺。没有冒犯的词,却处处是越界的意图。 “我不需要你保护。”宋佳瑜把每个字都压在牙齿上,“我已经有伴侣。” “我知道。”陈知点了点头,眼睛很认真,“可你不是一个需要被保护的人。你是一个,在被保护的时候,会觉得窒息的人。” 这句话落下,空气像被旋紧了一圈。宋佳瑜看着她,几乎能听见自己胸腔里那一小缕不服气的声音在抖:“你又越界了。你在解释我。” “我在解释我的看见。”陈知把手背在身后,像是把能动的东西都束起来,“我不会再往前一步。今天不。” “今天不。”宋佳瑜重复。她忽然觉得这种限定式的后退,比彻底撤离更让人疲惫。“以后也不。请你自重。” “我会等下一次你说‘谢谢’的时候不那么用力。”陈知的嘴角轻轻动了一下,像笑,又不像,“你刚才那个‘谢谢’,用了太多力气。” 宋佳瑜不接。她转身去看角上的小画,画面里只是一双手,骨节、指腹、指纹,全部被夸张地拉开。她在这双手面前站得比任何一幅画都久,直到肩背微微发酸,才吸了一口更深的气,往出口方向走。 动线的最后一间是纪念品商店。货架上摆着画册、明信片、帆布袋。她随手拿起一本书信集,翻在那句“我需要你在场”的页面前停了一秒,又合上。她不想把这句带回家。她怕家里的空气会因此改变。 “我送你到门口。”陈知的声音又出现。这一次,她刻意与宋佳瑜保持了一个标准的距离,两人的影子在地上并不相接,只在某个角落里勉强叠了一点。 “不用。”宋佳瑜说,“我自己走。” “好。”陈知点头,“那我在这里说完。” 她没动,像是把自己钉在原地。她不向前,也不后退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